近日,“解除屏蔽網址鏈接實現互聯互通”問題受到輿論關注。9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回應互聯互通問題時強調,“互聯網安全是底線。”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則表示,在自查整改中了解到,部分互聯網企業對屏蔽網址鏈接問題的認識與專項行動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為此,工信部采取行政指導會等多種形式,幫助企業認識到,互聯互通是互聯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要求相關企業能夠按照整改要求,務實推動即時通信屏蔽網址鏈接等不同類型的問題,能夠分步驟、分階段得到解決。
那屏蔽網址鏈接,實現各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對數據安全和互聯網安全等意味著什么?會有哪些新挑戰?需要建立起怎樣的責任機制?9月15日,新京智庫邀請了來自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工信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的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研討。
“封閉的系統不利于互聯網創新”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認為,各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之后勢必帶來安全問題,但相信平臺可以解決。
公安部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公安部封堵涉詐APP和網址32.8萬個,以及攔截詐騙電話2.4億次、短信9.3億余條,為公眾避免經濟損失2427.5億元人民幣。
“但是不能因為存在安全問題,就不推動互聯互通落地”,陳兵說。關鍵在于,如何為互聯互通構筑可信、科學的制度,將現有的數據技術、網絡技術在法治的框架下使其向善。
陳兵認為,技術引發的技術問題最終還是需要靠技術解決。在這個過程需要通過制度的設計和制度的不斷調試,使得技術的運行,創新受到合理的約束。
“如果實現互聯互通之后,數據的來源會更加廣泛,數據的多樣性會得到充實,數據的質量會得到提升,肯定有利于數據的使用效率”,陳兵說,這樣有利于打擊跨平臺犯案或者黑產,也有利于遏制詐騙、網絡信息犯罪的發生。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介紹,當前國內各大平臺間有一種向著封閉演進的趨勢。“封閉的系統不利于互聯網的創新,而且還會阻礙互聯網的融通發展。”
李新社表示,政府適度干預市場,調節市場是必要的,而且還可以打破當前頭部企業閉環運行的狀態,一家吃天下的狀態。“工信部這次打開各平臺間封閉狀態,讓企業間互聯互通,這實際上是反壟斷下的一項正常工作。”
李新社認為,這些實際上是在打破一個可以左右用戶對其基礎網頁、核心技術進行訪問的“圍墻”系統,從而讓那些平臺限制用戶享暢通使用互聯網、危害用戶權益和正常市場秩序的行為得到遏制。
從長遠角度看,互聯互通是各平臺間共贏的大局面,拆除封閉的“圍墻”對于平臺自身而言,可以吸收第三方的平臺業務,不斷充實平臺自身一些生態上的缺陷,在自身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提供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指引。
“對于用戶而言也是一個好事兒”,李新社說。平臺的開放讓用戶使用的便利性增加了,為用戶在不同的平臺間的切換創造了條件。“各個平臺的外鏈開放,融通合作,對互聯網未來快速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基礎。”
“數據產權問題不容回避”
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挑戰。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方興東表示,互聯網先天就是一個比較開放的虛擬空間,安全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問題需要解決,但不能成為平臺“圍墻花園”,阻止互聯互通的借口。通過犧牲互聯互通解決安全問題,就相當于不要互聯網了,這是本末倒置。
方興東認為,國內各個平臺現在有強的技術能力,不是缺乏力量來實現互聯互通,而是缺乏動力,不愿意為了這個犧牲自身的小利益。“這是互聯互通出現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鳳霞則表示,制度和監管面臨的挑戰或許更大。比如跨部門協調和協同執法的問題。原來落實《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執法機構主要是市場監管部門,此次解除平臺鏈接封禁主要是行業主管部門在重點推進落實。面對平臺經濟這種新業態新模式,如何發揮好行業主管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之間的合力,“這需要很好的協調。”
此外,陳兵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也值得特別關注,不能因為推行互聯互通而忽略了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如何對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家精神給予保護,建立互聯網的數據產權制度,也是互聯互通的制度構建中,與數據安全同樣重要的制度建設。換句話說,“數據產權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
互聯互通需遵循以用戶為中心原則
那該如何解決實現互聯互通可能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陳兵建議,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需要對數據做好分類、分級,制定相應的數據開放規則。比如對于核心數據,存儲在國家管理或國家授權管理的中臺。對于來源于用戶的數據,經過加工,變成衍生數據產生了商業性,使用的過程中又具備了社會屬性。這時該怎么使用、共享,需要有對應的規范。
李新社建議,互聯互通前,平臺對自身的安全還要進一步加固。換句話說,各個平臺的安全主體責任要切實加強,同時在互聯互通之后,對于外來的數據也要進行防范。此外,相關監管部門要建立規范的檢查體系和監督管理辦法,讓各個平臺要加強數據的生命周期管理和保障力度,形成政府和市場的統一監管! ±钚律绫硎,在實現互聯互通的過程中,確實要杜絕數據壟斷、“樹高墻”等平臺企業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損害市場、損壞生態發展環境的行為。政府對這些行為要進行有效監管,要建立長效的管理制度,讓消費者合法權利得到保障,讓平臺的合法權利得到保障,讓整個生態的環境得到保障。
于鳳霞則認為,開放鏈接一定是系統性的,是必然的趨勢,但實踐時既要有市場上的考量,也要有制度依據。比如數據權屬、不同主體的責任邊界等需要厘清。實踐中可以更多地強調用戶中心,畢竟實現互聯互通的目標是要讓整個社會、所有人都更好地享受到數字紅利。比如,如果鏈接開放,能不能給用戶選擇的權利,即用戶可以選擇平臺之間直接互通和跳轉,也可以拒絕。這類似于算法推薦管理,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實現各平臺間的互聯互通需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進行,不過“即便某個平臺以隱私、安全為由對互聯互通予以限制,其理由也應是經得起檢驗”,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說。
Copyright © 2014-2020 www.livingstylebaroda.com allright reserved
冀公網安備13052402000121號
冀ICP備14000682號-1